庆云县“十四五”就业促进发展规划
“十三五”以来,全县牢固树立就业优先战略思想,始终将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,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,实现创新发展、持续发展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县就业总量压力不减,劳动者素质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,结构性矛盾突出,部分行业、群体失业风险有所上升。就业是最大的民生,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。面对新形势、新挑战,必须深刻认识做好就业工作的重大意义,坚持供需两端发力,统筹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,努力开创就业工作新局面。
一、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
(一)指导思想
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,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发展理念,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、市场调节就业、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,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,着力创新就业工作体制机制,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,稳定就业局势,推动比较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,为我县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。
(二)基本原则
—坚持就业优先。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当下及以后工作的重中之重,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,积极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,实现稳定和扩大就业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、深度融合。
—注重统筹兼顾。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促进就业中的决定性作用,又要提高基本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,更好发挥政府作用。统筹兼顾不同群体,完善公平普惠的政策制度,坚持突出重点,完善落实支持政策,改善公共服务供给,加强重点群体就业保障,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创业。
—突出问题导向。适应经济新常态、就业新形态,推进就业创业工作适应性变革和创新。注重防范失业风险,努力促进就业公平,持续提升就业质量,不断增强劳动者获得感。
二、“十四五”时期发展目标
(一)就业形势更加稳定,群体就业结构更优。“十四五”时期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.3万人以上,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000人以上,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00人以上,转移农村劳动力2万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.0%左右,高校毕业生就业达到85%以上,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不断提高,新产业、新业态就业人员总量大幅增长,就业结构持续优化。
(二)营商环境更加美好,创业带动就业能力更强。更加重视营商环境对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性,有利于创业创新的政策、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,创业环境显著改善,创业创新生态持续优化,创业活动更加活跃,市场主体数量持续增加,各类劳动者创业创富通道更加畅通,创业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.5亿元,发放各项创业补贴发放300万元。通过扶持创业,使全县营商环境更加美好,创业带动就业的能力更强。
(三)劳动者素质结构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。到“十四五”时期末,通过技能培训、创业培训,使劳动者素质普遍提高,就业创业能力、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,培训人数达到1.2万人,劳动者更加适应当代经济社会发展。
(四)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。就业服务机构服务范畴更加健全,覆盖城乡的标准化、信息化、一体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,公共就业服务供给方式更加精准、供给能力明显增强,服务水平、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。
三、“十四五”期间工作计划
(一)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。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重中之重,健全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联动机制。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,加强就业政策与人才、培训、社会保障等社会政策的统筹协调,形成有利于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。合理安排就业补助资金、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,提高资金使用效益,保障就业创业政策落实。加强政策宣传,积极让每项优惠政策落地生根。
(二)推动就业协同发展。加强政策协调、资源共享、工作协作,增强就业工作整体性,创造更多就地就近就业机会。积极开展就业援助,缓解就业压力,确保不发生系统性、行业性失业风险。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,稳定现有用工需求。
(三)强化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。健全就业援助制度,完善就业援助政策,鼓励企业吸纳困难人员就业。规范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,畅通进出通道,通过扩容体质,加大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,吸纳更多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,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,推进城乡居民共同富裕。
(四)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。以产业引导、政策扶持和环境营造为重点,规范发展人事代理、劳务派遣等人力资源服务。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推进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,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。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职业培训,加大人力资源服务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。鼓励引导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用工指导、员工招聘、技能培训、人才引进等服务。
(五)加强职业技能培训。构建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、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、适应劳动者和市场需求的职业培训制度,全方位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和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。更加深入实施贫困家庭子女、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、农民工、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、退役军人和残疾人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。
(六)优化创业环境。推进就业创业服务标准化、规范化,积极开展在线咨询、并联办理制度,落实完善创业扶持机制。推动产业园和孵化园建设,引导大众积极创新创业,宣传创业典型,弘扬创业精神,培育创业文化,营造崇尚创业、褒奖成功、宽容失败的良好创业氛围和社会环境。
(七)助推创业成功。构建面向大众的创业服务平台,深入推进创业服务体系建设,广泛开展创业大赛、公共创业服务系列活动,构建良好创业生态。加大对初创企业政策扶持,帮助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,提高创业成功率。完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,合理调整担保基金规模,进一步降低创业担保贷款申请门槛,拓展创业融资渠道,加大贷款贴息支持力度。鼓励金融机构科学评估借款人还款能力,优化贷款审批流程,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贷款服务,促进创业带动就业,帮助更多人实现实现更高质量就业。